一、項目概況—地塊基本情況
地理位置:溫州市濱江商務(wù)區桃花島片區T05-22地塊位于溫州市龍灣區蒲州街道。
場(chǎng)地面積:占地面積約41873.21平方米。
原從事行業(yè):本地塊原址為溫州天盛電化有限公司部分廠(chǎng)區、天盛塑料助劑有限公司、溫州龍達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和溫州日興光學(xué)眼鏡有限公司。
二、項目概況—場(chǎng)地污染情況
根據健康風(fēng)險評估的結果,溫州濱江商務(wù)區桃花島片區T05-22地塊污染土壤修復面積約為11074.46 m2,土方修復總量約為38266.68 m3,其中:龍達染料區域修復面積為8899.43 m2,修復深度為0-2.5m,考慮到放坡量,修復土方量為33372.86 m3;天盛塑料助劑區域修復面積為2175.03m2,修復深度為1.0-2.5m,考慮到放坡量,修復土方量約為4893.82 m3。
三、項目概況—調查評估和治理修復單位情況
序號 |
分類(lèi) |
單位名稱(chēng) |
1 |
建設單位 |
溫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
2 |
場(chǎng)地調查與風(fēng)險評估單位 |
浙江中藍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 |
3 |
治理修復單位 |
北京高能時(shí)代環(huán)境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
4 |
工程監理單位 |
浙江中藍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 |
5 |
效果評估單位 |
溫州醫科大學(xué)公共衛生與管理學(xué)院 |
四、項目實(shí)施情況—治理修復結果
基坑底部及側壁的檢測結果見(jiàn)下表(表中重金屬區即鉛污染土壤清挖區)。在所有檢測點(diǎn)位中鉛最高值為106mg/kg,低于場(chǎng)地清理目標值140mg/kg。
表1 鉛污染土壤清挖區檢測結果
檢測點(diǎn)號 |
檢測點(diǎn)位 |
土壤深度 |
鉛(mg/kg) |
1# |
1#重金屬區基坑側壁土壤采樣點(diǎn) |
0-0.2m |
35.7 |
1.0-1.2m |
34.1 |
||
2# |
2#重金屬區基坑側壁土壤采樣點(diǎn) |
0-0.2m |
33.3 |
1.0-1.2m |
70.7 |
||
3# |
3#重金屬區基坑側壁土壤采樣點(diǎn) |
0-0.2m |
36.8 |
1.0-1.2m |
39.4 |
||
4# |
4#重金屬區基坑側壁土壤采樣點(diǎn) |
0-0.2m |
36.0 |
1.0-1.2m |
39.7 |
||
5# |
5#重金屬區基坑側壁土壤采樣點(diǎn) |
0-0.2m |
42.1 |
1.0-1.2m |
67.0 |
||
8# |
1#重金屬區基坑底部土壤采樣點(diǎn) |
0-0.2m |
95.5 |
9# |
2#重金屬區基坑底部土壤采樣點(diǎn) |
0-0.2m |
92.1 |
10# |
3#重金屬區基坑底部土壤采樣點(diǎn) |
0-0.2m |
50.9 |
11# |
4#重金屬區基坑底部土壤采樣點(diǎn) |
0-0.2m |
28.2 |
12# |
5#重金屬區基坑底部土壤采樣點(diǎn) |
0-0.2m |
32.8 |
13# |
6#重金屬區基坑底部土壤采樣點(diǎn) |
0-0.2m |
94.7 |
14# |
7#重金屬區基坑底部土壤采樣點(diǎn) |
0-0.2m |
106 |
74# |
8#重金屬區基坑底部土壤采樣點(diǎn) |
0-0.2m |
78.2 |
2、異位修復后鉛污染土壤檢測結果
異位修復后鉛污染土壤的檢測結果見(jiàn)下表。在所有檢測點(diǎn)位土壤鉛浸出濃度中,最高值為2.7×10-3mg/L,低于修復目標值0.01mg/L。
表2 異位修復后鉛污染土壤浸出液檢測結果
檢測點(diǎn)號 |
檢測點(diǎn)位 |
土壤深度 |
鉛(mg/L) |
15# |
1#重金屬區堆土土壤采樣點(diǎn) |
1.0m |
<9×10-4 |
16# |
2#重金屬區堆土土壤采樣點(diǎn) |
1.0m |
<9×10-4 |
17# |
3#重金屬區堆土土壤采樣點(diǎn) |
1.0m |
<9×10-4 |
18# |
4#重金屬區堆土土壤采樣點(diǎn) |
1.0m |
1.1×10-3 |
19# |
5#重金屬區堆土土壤采樣點(diǎn) |
1.0m |
2.7×10-3 |
20# |
6#重金屬區堆土土壤采樣點(diǎn) |
1.0m |
<9×10-4 |
21# |
7#重金屬區堆土土壤采樣點(diǎn) |
1.0m |
<9×10-4 |
22# |
8#重金屬區堆土土壤采樣點(diǎn) |
1.0m |
<9×10-4 |
23# |
9#重金屬區堆土土壤采樣點(diǎn) |
1.0m |
<9×10-4 |
24# |
10#重金屬區堆土土壤采樣點(diǎn) |
1.0m |
<9×10-4 |
25# |
11#重金屬區堆土土壤采樣點(diǎn) |
1.0m |
<9×10-4 |
26# |
12#重金屬區堆土土壤采樣點(diǎn) |
1.0m |
<9×10-4 |
原位修復后染料污染區域土壤的檢測結果見(jiàn)下表。在所有檢測點(diǎn)位土壤浸出液的檢測中,色度最高為10,低于修復目標15;苯胺均未檢出,濃度<1.0×10-4mg/L,低于修復目標值0.01mg/L。
表 3 原位修復后染料污染區域土壤浸出液檢測結果
檢測點(diǎn)號 |
檢測點(diǎn)位 |
土壤深度 |
樣品性狀 |
色度 |
苯胺(mg/L) |
27# |
1#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6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28# |
2#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5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6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29# |
3#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5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30# |
4#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5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31# |
5#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10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6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32# |
6#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6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33# |
7#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3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34# |
8#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5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35# |
9#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6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36# |
10#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3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6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37# |
11#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3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38# |
12#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10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39# |
13#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5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40# |
14#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6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41# |
15#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6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42# |
16#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10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43# |
17#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6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48# |
18#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6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49# |
19#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10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50# |
20#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6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51# |
21#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6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52# |
22#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5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3 |
<1.0×10-4 |
||
53# |
23#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10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54# |
24#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6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55# |
25#染料區土壤采樣點(diǎn) |
0.0-0.2m |
黃色 |
6 |
<1.0×10-4 |
0.2-1.2m |
黃褐色 |
5 |
<1.0×10-4 |
||
1.5-2.5m |
黃褐色 |
3 |
<1.0×10-4 |
4、水體檢測結果
兩次采樣共采集了7個(gè)滲水、2個(gè)地表水和2個(gè)處理后廢水樣品。
7個(gè)滲水樣品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 4 滲水檢測結果(mg/L)
檢測點(diǎn)位 |
64# 1#重金屬區基坑水采樣點(diǎn) |
65# 2#重金屬區基坑水采樣點(diǎn) |
66# 3#重金屬區基坑水采樣點(diǎn) |
68# 1#染料區基坑水采樣點(diǎn) |
69# 2#染料區基坑水采樣點(diǎn) |
70# 3#染料區基坑水采樣點(diǎn) |
71# 4#染料區基坑水采樣點(diǎn) |
銅 |
2.71×10-3 |
7.17×10-3 |
5.17×10-3 |
0.05 |
0.05 |
0.12 |
0.07 |
鋅 |
2.57×10-3 |
8.74×10-3 |
0.0157 |
0.010 |
0.012 |
0.013 |
0.012 |
鉛 |
7.0×10-4 |
1.3×10-4 |
2.50×10-3 |
<1.50×10-4 |
<1.50×10-4 |
<1.50×10-4 |
<1.50×10-4 |
鎘 |
1.7×10-4 |
3.2×10-4 |
2.41×10-3 |
<0.003 |
<0.003 |
<0.003 |
<0.003 |
鉻 |
3.73×10-3 |
1.28×10-3 |
3.09×10-3 |
<0.03 |
0.04 |
0.04 |
0.04 |
鎳 |
4.4×10-4 |
7.61×10-3 |
4.08×10-3 |
0.013 |
0.008 |
0.012 |
0.011 |
砷 |
1.69×10-3 |
2.61×10-3 |
1.07×10-3 |
0.0039 |
0.0072 |
0.0060 |
0.0028 |
色度 |
3 |
2 |
3 |
5 |
3 |
3 |
5 |
苯 |
<1.4×10-3 |
<1.4×10-3 |
<1.4×10-3 |
<1.4×10-3 |
<1.4×10-3 |
<1.4×10-3 |
<1.4×10-3 |
苯胺 |
<1.0×10-4 |
<1.0×10-4 |
<1.0×10-4 |
2.3×10-3 |
<1.0×10-4 |
<1.0×10-4 |
8.0×10-4 |
2個(gè)地表水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 5 地表水檢測結果(mg/L)
檢測點(diǎn)位 |
73# 下游地表水采樣點(diǎn) |
|
采樣時(shí)間 |
12:44 |
17:08 |
銅 |
0.0249 |
0.0149 |
鋅 |
0.0263 |
0.0173 |
鉛 |
2.3×10-4 |
1.3×10-4 |
鎘 |
5.0×10-4 |
3.4×10-4 |
鉻 |
2.79×10-3 |
1.36×10-3 |
鎳 |
6.61×10-3 |
4.98×10-3 |
砷 |
1.52×10-3 |
1.27×10-3 |
色度 |
3 |
2 |
苯 |
<1.4×10-3 |
<1.4×10-3 |
苯胺 |
<1.0×10-4 |
<1.0×10-4 |
將滲水和地表水樣品與場(chǎng)地地下水和地表積水清理目標值對比,均未超標。
2個(gè)處理后廢水樣品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與場(chǎng)地地下水和地表積水污染物異位修復目標值對比,均未超標。
表 6 處理后廢水檢測結果(mg/L)
檢測點(diǎn)位 |
67# |
72# |
銅 |
4.08×10-3 |
<0.04 |
鋅 |
3.56×10-3 |
<0.009 |
鉛 |
4.12×10-3 |
<1.50×10-4 |
鎘 |
7.0×10-4 |
<0.003 |
鉻 |
1.33×10-3 |
<0.03 |
鎳 |
1.0×10-3 |
<0.007 |
砷 |
1.54×10-3 |
<0.0003 |
色度 |
1 |
1 |
苯 |
<1.4×10-3 |
<1.4×10-3 |
苯胺 |
<1.0×10-4 |
<1.0×10-4 |
本場(chǎng)地鉛污染土壤清挖區基坑坑底及側壁土壤的檢測結果低于鉛污染土壤清理目標值,異位修復后鉛污染土壤的檢測結果低于鉛污染土壤修復目標值,原位修復后染料區域土壤的檢測結果低于染料污染土壤修復目標值;滲水和地表水的檢測結果低于場(chǎng)地地下水和地表積水清理目標值,處理后廢水的檢測結果低于場(chǎng)地地下水和地表積水污染物異位修復目標值。
即本場(chǎng)地的污染土壤和水體清理效果良好,修復效果良好,均達到了驗收標準。
五、處置后土壤去向
本項目的染料污染土采用了原位化學(xué)氧化的修復方式,修復后污染物被清除,可以留存于原位,不外運。鉛污染土壤經(jīng)異位固化穩定化處理達到修復目標后,目前暫存于修復區堆場(chǎng),評審會(huì )后修復合格的鉛土壤填埋于T05-10(G1)地塊。
該地塊位于機場(chǎng)大道與會(huì )展路交叉口附近,距離本項目距離約1公里。消納場(chǎng)地位置以及運輸路線(xiàn)如下圖所示。
圖1 運輸路線(xiàn)圖
修復達標后的鉛污染土壤作為綠化帶底層土,上面覆蓋1m凈土。消納區域如下圖所示。
圖2 消納區域示意圖